近总能在后台收到这样的私信:"老师,我刚加了医美顾问,她推荐的超声炮价格比市场价低30%靠谱吗?"、"师说我的脸型适合做+玻尿酸组合,这方案科学吗?"——看来是时候好好医学美容这个门道了。
首先要明确的是,正规医院的医学美容师必须持有《医师资格证书》和《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备案证明》。但现实情况是,市面上62%的岗位由销售转型,部分机构甚要求师每月必须完成20单业绩指标。当你听到"今天下单立减5000"这样的话术时,就要警惕了。
真正的流程应该包括:皮肤检测仪分析(VISIA或A-ONE)、骨相结构评估、既往治疗史记录。如果对方只用手机闪光灯照两下就说"你需要做热玛吉",建议直接离开。
1. "明星同款"话术:把某女星的野生眉说成是纹绣,实际上明星根本不会在小型机构做项目
2. 制造焦虑:拿着检测仪拍你毛孔特写,然后夸大其词说"再不做光电治疗就会加速衰老"
3. 套餐陷阱:把不相关的项目打包销售,比如建议隆鼻的同时必须做面部脂肪填充
需要小心的是一些师会刻意模糊"医疗行为"和"生活美容"的界限,像注射肉这类必须由执业医师操作的项目,某些机构会让护士甚无证人员操作。
招查资质:要求查看师的医师执业证书编号,通过卫健委官网可验证真伪。正规医生不会拒绝这个要求。
第二招比方案:同样的皮肤问题,少获取3家医院的改善方案。如果某家机构给出的项目数量明显多于其他机构,就要怀疑动机。
第三招看设备:要求参观治疗室,正规光电设备都有CFDA认证标识。遇到用国产山寨机冒充进口设备的情况,可以直接投诉到市场监管部门。
1. 皮肤类项目需要周期,宣称"一次"的多半是过度医疗
2. 90%的面部问题通过基础护理+正规光电治疗就能改善,不需要动不动就做填充
3. 价格异常低于市场行情的,可能用的是货或临近有效期产品
近接触的一个真实:28岁女生被师推销了8万元的面部年轻化套餐,后来在医院皮肤科只用1.5万元就解决了同样问题。记住,好的医学美容应该是解决问题,而不是创造需求。
与其盲目相信师的话,不如先做好这些功课:查阅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-美容医学分册》、关注医院美容科的科普、参加正规厂商举办的操作演示会。当你能分清"皮秒"和"超皮秒"的区别时,就没人能用术语糊弄你了。
如果实在拿不准主意,简单的办法就是去当地医院医学美容科挂个号。虽然挂号难排队久,但少能获得不掺水分的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