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总感觉头晕脑胀?爬两层楼梯就气喘吁吁?这些可能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警告。作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,高血压正在悄悄影响着我国近3亿成年人。但令人担忧的是,近半数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。
很多人在体检时才意外发现血压偏高,这种情况并不少见。血压升高往往是个缓慢的过程,身体会逐渐适应这种变化。就像温水煮青蛙,等你明显感到不适时,可能已经对身体造成了实质损害。心脑血管指出,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硬化,是导致中风、心梗的重要诱因。
虽然早期症状不明显,但身体还是会给出一些提示。常见的包括:清晨后脑勺胀痛,这种疼痛往往随着起床逐渐缓解;无缘无故感到疲倦,即使休息充足也提不起精神;视力突然模糊,特别是看东西出现重影;还有就是夜间频繁起夜,这可能是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。
40岁以上的朋友要特别注意,如果出现这些症状,建议先在家连续测量3天血压。记住要5分钟后测量,测量前半小时避免吸烟、喝咖啡。正常血压应该低于140/90mmHg,如果多次超过这个值,就该去医院详细检查了。
确诊高血压先别急着吃药,生活方式调整才是基础。减重是的方法之一,腰围每减少1厘米,血压可能下降1mmHg。饮食上要记住"三少一多":少盐、少油、少糖,多吃新鲜蔬果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很多加工食品含钠量惊人,一包方便面的钠含量就可能超过每日推荐量。
运动不需要太剧烈,快走、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。关键是要坚持,每周少5天,每次30分钟。有个小秘诀:运动时能正常说话但唱不了歌,这个强度就刚刚好。另外,充足睡眠也很重要,长期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,患高血压风险会增加30%。
不少患者对吃药存在误解。有人觉得血压降下来就能停药,这是非常危险的。降压药需要长期规律服用,就像给身体装了个"保护伞"。还有人担心药物副作用,其实现在常用的降压药都很,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。比起药物可能的副作用, uncontrolled hypertension带来的风险要大得多。
如果医生建议用药,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。记性不好的可以设个手机提醒,或者把药放在显眼位置。有些老人喜欢自己调整药量,这要避免。每次复诊记得带上正在吃的药盒,方便医生了解用药情况。
家里备个电子血压计很有必要,价格不贵但很实用。建议早晚各测一次,记录在笔记本或手机里。测量前记得排空膀胱,保持安静状态。如果血压突然升高到180/120mmHg以上,并伴随剧烈头痛、胸痛等症状,要立即就医。
即使血压控制稳定,每3-6个月也该去医院复查一次。除了血压,还要关注血糖、血脂等指标。高血压常常和其他代谢问题"狼狈为",监控才能有效预防并发症。
记住,控制高血压是一场持久战,需要医患共同努力。只要方法得当,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。关键是要早发现、早干预,别等到出现并发症才后悔莫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