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早上醒来件事就是摸眼镜,冬天镜片起雾,运动时不停下滑,这些烦恼近视的朋友都懂。作为从业10年的医美编辑,我采访过上百位做过近视手术的人,今天就激光矫正那些事儿。
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有超百万人接受近视矫正手术。小李就是其中一位,作为摄影师,戴眼镜工作时总在取景框上留下指纹,隐形眼镜又让眼睛干涩。去年他做了全飞秒手术,现在去拍星空再也不用带七八瓶护理液了。
目前主流的三种手术方式:
- 全飞秒:创口只有2mm,第二天就能上班
- 半飞秒:适合高度近视,但要避免剧烈运动
- ICL晶体植入:可逆,适合度近视
网上总有"术后十年失明"的传言。事实上,我认识的眼科医生里,有七成都给自己孩子做了这个手术。关键是要做好术前检查:角膜厚度要超过480微米,近视度数稳定2年以上,没有青光眼等眼部疾病。
医生接诊过一位患者,执意要做手术,结果检查发现圆锥角膜倾向,这种就是禁忌症。正规医院都会劝退这类不适合的患者。
很多人的恐惧来自想象。实际手术就5-10分钟,会滴麻醉眼药水。护士小林说自己手术时就像"有人轻轻按了按眼皮",的痛感是术后3小时有点像洋葱熏眼睛,睡一觉就好了。
术后要注意:
• 前三天不能揉眼睛
• 一周内避免进水
• 一个月不游泳
就像买手机,配置不同价格自然不同。普通LASIK可能只要五六千,但全飞秒要1.8万左右。差别在于:激光设备(进口机器贵但)、医生资历(15年经验的医师和刚执业的医师)、术后服务(有些包含终身复查)。
提醒大家警惕两种坑:
1. 陷阱:用淘汰设备或减少检查项目
2. 过度营销:"宇航员专用"等夸张宣传
大多数人能达到1.0-1.2的视力。但要注意,这是矫正视力不是近视。就像把眼镜"刻"在角膜上,眼底的近视改变依然存在,所以术后还是要避免过度用眼。
32岁的程序员阿杰分享:"做完手术五年了,现在视力1.0,但加班多时会戴防蓝光眼镜保护。"
要不要做手术,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:
1. 摘镜愿望有多强烈?
2. 能不能接受可能存在的夜间眩光?
3. 是否愿意配合术后护理?
后提醒:一定要去正规医疗机构面诊,别轻信网红推荐。关于近视手术,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?欢迎留言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