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有读者私信我:"经常半夜头疼醒,像有人用锤子敲太阳穴,要不要看神经科?"作为从业十年的医美编辑,虽然平时总写皮肤保养,但今天必须认真神经健康——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身体警报,可能就藏在你的"偶尔不舒服"里。
很多人都有过胳膊肘撞到桌角后整条手臂发麻的经历,这种麻木几分钟就会消失。但如果你经常无缘无故出现:手指像戴了手套一样发木、脚底像踩棉花、甚有蚂蚁爬过的刺痛感,就要当心了。神经内科上周接诊的32岁程序员,就是长期手麻没在意,后查出颈椎神经受压。记住:持续超过24小时的麻木,建议挂神经科排查。
偏头痛患者可能习惯了周期性发作,但有三种头痛必须立即就医:1.生平剧烈的式头痛(医生称"霹雳样头痛");2.伴有高烧或意识模糊;3.50岁后发作的头痛。去年有个,患者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头痛误当感冒,错过黄金救治时间。现在跟着我做:如果头痛时脖子僵硬、怕光、呕吐,马上打120。
民间说"左眼跳财右眼跳灾",但神经科门诊里,持续眼睑痉挛的患者每天都有。偶尔跳几天是疲劳所致,但如果超过一个月,甚发展到半边脸抽搐,可能是面神经异常放电。我认识的美容师小林,就因为长期接睫毛保持睁眼姿势,诱发眼轮匝肌痉挛,后打肉才缓解。别等它自己好,持续四周就该看医生。
忘带钥匙?正常。忘记钥匙是干什么用的?危险。真正的记忆衰退有几个特征:重复问相同问题、在熟悉地方迷路、算不清简单账目。有个简单测试:画个带数字的钟表,如果连这个都画不对,建议去神经科做认知评估。注意:长期失眠、抑郁症也会造成假性痴呆,别自己吓自己。
神经科和耳鼻喉科经常"抢病人",因为很多头晕其实是耳石症作祟。教大家快速区分:如果头晕时感觉"自己在转",像坐完过山车,八成是耳石脱落;如果是"在转",像醉酒般站不稳,更可能是小脑或脑干问题。有个简单自查法:躺下快速翻身时诱发眩晕,耳石症概率大。
看到手抖就想到帕金森?实际上甲亢、药物副作用、甚喝浓咖啡都会引发震颤。关键看抖的时机:静止时抖(如看电视时手自己抖)要重视,拿筷子、写字时抖更常见是特发性震颤。我采访过的神经科李说,现在有的射频消融术,但前提是先查清病因。
后提醒大家:神经就像身体的电线,它不会说话,只会用疼痛、麻木、抽搐来。下次出现这些症状时,别急着吃止疼片,先做个简单的自查。当然更建议直接预约神经内科专科检查——毕竟在健康问题上,宁可小题大做,也别。有具体症状疑问的读者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