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晨起床时总觉得腰背酸痛?轻轻摔一跤就骨折?这些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——骨骼正在悄悄变"脆"。骨质疏松症被称为"静悄悄的流行病",我国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达19.2%,但超过八成患者直到骨折才发现问题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骨骼健康隐患。
如果把骨骼比作银行,35岁前是我们"存钱"的黄金期。这个阶段,成骨细胞就像勤劳的工人,不断为骨骼添砖加瓦。但过了35岁,破骨细胞开始"拆墙",每天悄悄流失0.5%-1%的骨量。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骤降,骨量流失速度更是会翻倍。
让人担心的是,骨质疏松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。很多人都是出高变矮、驼背,甚打个喷嚏就肋骨骨折时,才惊觉骨头早已"千疮百孔"。曾有位62岁的阿姨,只是弯腰捡东西就腰椎骨折,手术时医生发现她的脊椎骨脆弱得像风化了的石头。
如果你符合以下任何一条,就该把骨密度检查提上日程:
1. 女性绝经后或男性超过70岁
2. 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超过3个月
3. 每天日照不足20分钟
4. 有吸烟、酗酒习惯
5. 父母曾有过髋部骨折史
6. 体重指数(BMI)低于19
特别要提醒年轻女性,过度节食、长期喝碳酸饮料,可能让你40岁时就拥有60岁的骨骼。临床见过不少30岁出头的"奶茶妹妹",骨密度检测结果堪比老年人。
很多人以为喝骨头汤能补钙,其实一碗汤的钙含量还不如半杯牛奶。真正有效的养骨方案应该是这样的:
• 饮食补钙:每天300ml牛奶+1拳头绿叶菜+1把坚果
• 维生素D助攻:上午10点或下午3点晒太阳20分钟
• 运动刺激:快走、跳舞等承重运动比游泳更利骨骼
• 危险规避:家里浴室铺防滑垫,避免穿拖鞋上下楼梯
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,医生可能会开具双膦酸盐类药物。这类药物就像"骨水泥",能有效阻止骨量流失。但要注意必须严格遵医嘱站立服药,服药后30分钟内保持直立,以免刺激食道。
建议女性45岁、男性50岁做骨密度检测。检查过程类似拍X光,但辐射量仅相当于坐1小时飞机。如果结果显示T值在-1到-2.5之间,属于骨量减少,需要加强干预;低于-2.5则确诊骨质疏松。
现在有些医院开设了骨质疏松专病门诊,可以更的防治指导。记住,预防骨质疏松永远不晚,但越早开始,就能为晚年生活积累更多"骨本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