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女士今年38岁,近半年量突然增多,还伴有的腹痛。去医院检查后,医生告诉她:"你这是子宫肌瘤,很多女性都会遇到。"像张女士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。据统计,30岁以上女性中,约20%患有子宫肌瘤,50岁前发病率更高达70%。但很多人对子宫肌瘤仍然一知半解,甚存在不少误解。
子宫肌瘤是子宫肌肉层良性增生的结果,通俗地说就是子宫里长了个"肉疙瘩"。它们可能小如豌豆,也可能大如拳头。根据生长位置不同,分为黏膜下肌瘤、肌壁间肌瘤和浆膜下肌瘤三种类型。值得庆幸的是,子宫肌瘤基本不会恶变,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需要过度担心。
多数子宫肌瘤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,但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就要提高警惕了:量突然增多、经期延长7天以上;非经期出现不规则出血;下腹部摸到硬块;频繁尿急或便秘;时会出现贫血症状如头晕乏力。35岁的李女士就是发现自己裤腰变紧才就医,结果查出有8cm的肌瘤。
目前医学界尚未完全明确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,但有几个高危因素值得注意:遗传因素(母亲或姐妹有病史的女性风险更高);雌激素水平过高;初潮年龄早于12岁;从未生育;肥胖;长期压力过大。30-50岁是高发年龄段,但近年来20多岁的患者也有增多趋势。
当出现疑似症状时,医生通常会建议做以下几项检查:妇科检查可以摸到增大的子宫;B超常用,能明确肌瘤大小和位置;必要时可能要做核磁共振。40岁以上的患者可能还需要做诊断性刮宫,以排除子宫内膜病变。检查过程通常不会太痛苦,大多数女性都能耐受。
不是所有子宫肌瘤都需要治疗。医生会根据肌瘤大小、症状程度、年龄和生育需求制定方案:无症状的小肌瘤只需3-6个月复查一次;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;手术方式包括肌瘤剔除和子宫切除。现在还有超声消融等较新的微创治疗方法。比如29岁的小准备怀孕,医生就建议她先做肌瘤剔除术。
很多人认为"肌瘤一定要手术",其实约70%的患者只需观察;还有人觉得"绝经后肌瘤自然消失",实际上大的肌瘤可能仍然存在;"吃豆制品会刺激肌瘤生长"的说法也没有充分证据。重要的一点:子宫肌瘤不会传染,也不会遗传给孩子。
确诊子宫肌瘤后,建议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;适量运动但不要剧烈跑跳;注意保暖,尤其是腹部;饮食上铁质摄入以防贫血;按时复查很重要。记住,保持良好心态对病情控制有帮助,过度焦虑反而可能加重症状。
子宫肌瘤对怀孕的影响因人而异:黏膜下肌瘤可能影响受孕;孕期肌瘤可能快速增大;分娩时可能增加难产风险。但多数患者仍能正常怀孕分娩。建议备孕前做详细检查,孕期中要密切监测。已经怀孕发现肌瘤的妈妈们也不用过度担心,遵医嘱定期产检即可。
子宫肌瘤是女性健康的常见话题,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应对。如果出现相关症状,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,不要自行用药或轻信偏方。记住:早发现、早诊断、科学对待,才是应对子宫肌瘤的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