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医生,我做完双眼皮真的能变自信吗?"、"别人都说我该填下法令纹,您觉得呢?"在医美室里,这样的问题每天都会出现。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,不仅仅是改变一个部位那么简单,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的心理需求。这就是为什么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医院,都已将美容心理列为医美前的必备环节。
简单来说,就是在做医美项目前,先和的心理师聊一聊。这不同于常规的美容,不是讨论用什么产品或者技术,而是帮你理清:你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?你期待通过这个改变获得什么?你对自己外貌的真实感受是什么?
北京某医院美容心理科医生分享:"有个28岁的姑娘,一年内已经做了3次鼻子调整,每次都不满意。后来通过心理才发现,她其实是想获得前男友的关注。"这种情况在业内被称为"体象障碍",需要心理干预而非继续手术。
1. 反复做同一个项目还不满意的人 这类求美者往往陷入"越做越不满意"的怪圈,可能需要先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。
2. 突然决定要做大改变的人 比如平时很抗拒医美的人突然要求做部改造,可能是遇到了重大生活变故。
3. 对自己的某个部位特别在意的人 总觉得自己鼻子大、脸宽,但旁人看来完全正常的情况。
4. 期待通过外貌改变解决生活问题的人 "做完眼睛就会回心转意"、"瘦下来就能找到好工作"这类想法都需要行心理疏导。
在正规医院的美容心理中,师通常会循序渐进地问这些问题: • 是什么促使您现在来做这个项目? • 您期待这个改变能给您的生活带来什么不同? • 您对自己的外貌满意和不满意的部分分别是什么? • 如果满分是10分,您给现在的外貌打几分?做完项目后期望达到几分? • 您身边重要的对您做医美是什么态度?
这些问题不是为了阻拦求美者,而是帮助大家更理性地看待医美。上海某医美机构负责人李女士透露:"经过心理的客户,术后满意度要高出30%,投诉率直线下降。"
一次规范的通常需要45-60分钟。在医院,价格在300-800元不等。部分高端私立机构会将这项服务包含在整体方案中。听起来可能不便宜,但比起盲目做项目后不满意要修复的费用,这是值得的投入。
值得注意的是,现在有些不规范的小型机构会打着"心理评估"的旗号,实际只是走过场。建议选择有心理师坐诊的正规医疗机构。
1. 可能发现你其实不需要做这个项目 通过,有些人会意识到自己并不需要动刀动针,通过其他方式就能达成目标。
2. 可能调整你的预期和方案 比如本来想做夸张的大双,经过发现自然的开扇形更适合整体。
3. 确认你确实适合做这个项目 心理状态稳定、预期合理的求美者,后会更加明确自己的选择。
4. 可能建议你先解决其他问题 比如建议有焦虑或抑郁的患者先接受心理治疗。
从业十年,见过太多人把改变外貌当作解决所有问题的钥匙。但真实情况是,医美能改善的是外貌,不是生活。当你对自己的接纳和喜爱从内而外生长出来,外貌的改变才会真正发挥效用。
如果你正在考虑医美项目,不妨先找个的心理师。这不是多此一举,而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。毕竟,真正的美丽,从来都是由内而外的绽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