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阵子邻居带着孩子去养生馆推拿,说是能增强免疫力。结果第二天孩子咳嗽反而加重,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积食引起的发热,根本不适合推拿。类似的情况在中健领域并不少见——很多人总在尝试后才后悔,却不知道有些调理项目在特定情况下其实并不适合。

就像牙齿治疗需要分情况,中健同样要因人而异。经常看到年轻人盲目跟风三伏贴,实际上阴虚火旺体质的人贴了反而会口干舌燥;还有产妇跟风喝祛湿茶,却不知道哺乳期用药需要格外谨慎。让人心疼的是有些家长给孩子长期喝凉茶,导致孩子脾胃越来越虚弱。

真正需要中医介入的情况其实很明确:长期失眠多梦、反复感冒乏力、季节性过敏、慢性胃肠不适等亚健康状态。特别是工作压力大导致的头晕耳鸣,或者女性经期紊乱这类功能性问题,通过中医辨证调理往往能收获不错的。

在养生馆很少会主动告诉你,以下这些情况其实不适合常规中健:急性传染病发作期、高血压未控制、凝血功能障碍患者、对过敏的人群。特别是孕妇和婴幼儿,任何调理都需要医师指导,绝不能听信养生偏方。

首先看机构是否具备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,调理师是否有执业医师证。正规的中健会行舌诊、脉诊等诊断,而不是直接推荐项目。值得注意的是,真正的中健从来不会“三”,那些打着“秘方”旗号的更要警惕。
气虚体质适合慢走、八段锦等温和运动;湿热体质可以适当喝些薏仁水;阳虚体质建议每天晒太阳半小时。但切记不要自行判断体质,曾经有患者把自己当成湿热体质,喝了半年薏米水反而出现腹泻,后来才知道是脾胃虚寒。

拔罐不适合皮肤过敏和贫血人群;艾灸不适合实热体质;药浴不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。特别是现在流行的针灸,一定要在正规医院进行,街边美容院的针灸消毒不可能引发感染。
刚开始接触中健,建议从饮食调理入手。比如春季多吃韭菜、香菜等升发食物,夏季适当吃些苦瓜、荷叶,秋季多吃银耳、百合,冬季适量进食羊肉、核桃。运动方面可以先从每天散步30分钟开始,配合揉按足三里、涌泉等保健穴位。
后提醒大家,真正的中健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如果遇到声称“一次”的项目,或者推销高价养生套餐的机构,记得要多留个心眼。健康这件事,永远没有捷径可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