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突然发现后槽牙上有个小黑点?吃冰激凌时牙齿传来一阵酸疼?你可能正在经历龋齿的初期阶段。作为口腔科常见的问题,我国超7成成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龋齿,但很多人直到牙疼难忍才想起就医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藏在牙齿里的"隐形"。
当牙齿表面出现肉眼可见的黑点时,龋齿其实已经发展了6-12个月。它始于牙菌斑中的细菌分解食物残渣,产生的酸性物质逐步腐蚀牙釉质。初期可能只是牙齿表面失去光泽,慢慢形成白垩色斑点,这个阶段及时干预还能实现釉质再矿化。
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牙医用探针和X光能发现肉眼看不见的早期龋坏。记住:越早处理,治疗越简单,花费也越少。等发展到牙髓炎阶段,可能就需要做根管治疗了。
含着奶瓶入睡的婴幼儿、爱吃粘性糖果的青少年、有夜宵习惯的上班族,都是龋齿的高危人群。但容易被忽视的是那些看似健康的行为:
• 用瓶装水替代自来水(缺乏氟化物保护)
• 少食多餐的工作餐模式(口腔长期处于酸性环境)
• 饭后立即刷牙(酸蚀状态下反而损伤釉质)
正确的做法是:餐后先用清水漱口,30分钟后再刷牙;选择含氟牙膏;控制零食频率,特别要警惕话梅、柠檬茶等隐形"酸"。
当龋洞已经形成,及时补牙是阻止恶化的关键。目前主流材料有三种:
1. 银汞合金:结实耐用但美观性差,适合后牙
2. 复合树脂:颜色接近真牙,适合前牙修复
3. 玻璃:能释放氟化物,适合儿童乳牙
不必盲目追求高价材料,牙医会根据龋坏位置、程度给出建议。要注意的是,如果补牙后出现持续敏感或咬合不适,要及时复诊调整。
关于龋齿的谣言比牙洞还多:"牙疼时把花椒塞进洞里""牙膏蘸小苏打能杀灭细菌"...这些偏门方法不仅无效,还可能延误治疗。真正有效的预防措施其实很简单:
- 使用牙线清理牙刷够不到的牙缝
- 儿童及时做窝沟封闭
- 可考虑定期涂氟
- 唾液分泌少者选择无糖口香糖刺激分泌
长期未治疗的龋齿可能引发更的问题:牙髓坏死导致颌骨感染,影响消化系统健康,甚成为某些心脏疾病的诱因。孕妇的口腔健康更直接影响胎儿发育,有研究显示牙周炎可能增加早产风险。
下次看到牙齿上的黑线别再用指甲抠了,尽早预约牙医检查。记住:没有不会坏的牙齿,只有不及时的护理。从今天开始,给牙齿多一点关注,它才能陪你走更远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