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总感觉口渴,半夜起床上厕所次数变多?这些看似平常的小变化,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血糖出了问题。我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,更令人担忧的是,近一半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悄悄威胁健康的"甜蜜"。
老李近总觉得特别容易饿,明明刚吃完饭不久又想吃东西,体重却不增反降。去医院检查才发现,空腹血糖已经达到8.5mmol/L。像老李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,糖尿病早期往往会有这些典型表现:
• 经常口渴,每天喝水量明显增加
• 尿频,尤其是夜尿增多
• 容易疲劳,总觉得没力气
• 伤口愈合速度变慢
• 视力突然模糊或下降
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尽快测个血糖,40岁以上人群即使没有症状,也建议每年做一次空腹血糖检测。
体检发现血糖偏高先别慌,不是所有血糖高都等于糖尿病。医学上有个"糖尿病前期"的概念,指血糖高于正常但还没达到糖尿病标准的状态。这个阶段非常关键,通过生活方式干预,完全有可能逆转血糖异常。
诊断标准很简单:
- 空腹血糖≥7.0mmol/L
- 餐后2小时血糖≥11.1mmol/L
- 随机血糖≥11.1mmol/L同时有典型症状
满足任意一条就要考虑糖尿病可能,但终诊断需要医生结合多次检测结果判断。
张阿姨确诊糖尿病后,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,三个月后血糖就了正常。她的经验总结起来就五点:
1. 主食粗细搭配:把白米饭换成杂粮饭,每餐控制在一拳头大小
2. 饮食顺序有讲究:先吃蔬菜,再吃肉,后吃主食
3. 每天坚持运动:快走、游泳都不错,每周少150分钟
4. 充足睡眠:熬夜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
5. 定期监测血糖:了解自己的身体反应
特别提醒:已经确诊的患者不要自行调整药物,任何改变都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误区一:吃糖多就会得糖尿病
糖尿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遗传、肥胖、缺乏运动等都是诱因。单纯吃糖多不直接导致糖尿病,但会加重胰腺负担。
误区二:糖尿病不能吃水果
苹果、梨等低糖水果可以适量吃,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,每次不超过200克。避免荔枝、龙眼等高糖水果。
误区三:打胰岛素会成瘾
胰岛素是人体自身分泌的激素,不存在成瘾性。该用药时就用药,避免耽误治疗时机。
糖尿病虽然目前不能,但完全可以控制。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,既不恐慌也不轻视。建议糖尿病患者每3-6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,每年做一次体检,重点关注眼底、肾脏和足部情况。
记住,控糖是一场持久战,需要患者、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努力。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如果觉得有用,欢迎转发给身边需要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