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年前我躺在手术台上做时,压根没想到现在的自己会对着镜子感慨:如果重来一次,我还是会选这个手术,但一定会更谨慎地挑医生。当时冲着“创伤小”“快”的宣传就匆匆做了决定,现在摸着良心说——手术本身没问题,问题出在我没做好功课。
毕竟要在身上动刀子,说完全没影响是假的。我术后半年内总觉得胸口有根弦绷着,医生说是肌肉在适应假体,现在偶尔健身做扩胸运动时还能感觉到轻微拉扯感。意外的是哺乳期奶量比生胎时少了三分之一,不过产科医生说这和年龄增长也有关系。
假体摸着是软的,但身体知道它是外来客。每年体检拍乳腺B超时,医生总要反复确认“有植入物对吧?”冬天冷的那几天,胸口会比其它部位更早感觉到寒意。明显的是瑜伽课上某些扭转动作,能清晰感知到假体的存在感,但日常抱孩子、游泳完全不受影响。
做完手术第二年我去找主治医生复查,他笑着问:“现在摸起来像不像真货?”实话是:躺着时几乎以假乱真,但站着沐浴时低头看,还是能看出圆弧线条比天然更规整。的原话是:“和真胸90%像,剩下10%的区别只有你自己在意。”
1. 别信“上午手术下午逛街”的鬼话,我请了一周病假才敢回去上班 2. 假体不是越大越好,我165cm身高选250cc刚好,同事贪心做了300cc现在总抱怨肩酸 3. 一定一定要选能拍术前三维模拟图的医院,我朋友在私立诊所没做模拟,术后发现两侧高低差3mm 4. 准备3万预算只是起步价,光面假体、内窥镜技术、特殊缝合线每项都可能加价
我手术时38岁,医生特意选了胸大肌后植入方案,说这个年龄乳腺组织薄,放肌肉后面更自然。术后三年我体重涨了8斤,假体居然跟着下垂了0.5cm——医生说这就是中年女性皮肤弹性差的代价,好在穿内衣根本看不出来。
后悔为了省钱没选超声波理疗,导致包膜挛缩风险比同期病友高;不后悔坚持做光面假体,虽然比毛面贵了4000块,但这些年从没出现过移位。要说值不值?看着我穿衬衫时自然的胸部轮廓,答案当然是肯定的。
现在刷小红书全是20出头姑娘晒日记,我们这种中年宝妈反而不敢发声。但说实话,35岁后做反而更理性——我们清楚知道要什么,也不会妄想靠一对假体改变人生。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总结:找对医生,接受不,然后享受它带来的小小快乐就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