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医生

成都植发医生徐玉先:20年专注毛囊移植 用精神守护发友健康

发表于 2025-06-02 09:11:07 阅读量:1000+

成都植发医生徐玉先:20年专注毛囊移植 用精神守护发友健康

在成都恒美植发门诊部,总能看到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耐心地为发友分析毛囊情况。他就是执业医师徐玉先,一个在植发领域深耕20年的老兵。与其他医美医生不同,徐玉先的职业生涯起点是在医院,那段经历造就了他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。

从到植发 pioneer的转型之路

从到植发 pioneer的转型之路

90年代末的某次皮肤科年会,改变了这位年轻的职业轨迹。当时国内还少有人知的毛囊移植技术引起了他的注意。"看到显微镜下那些被成功移植的毛囊,就像看到荒漠里长出绿苗",徐玉先这样描述当时的震撼。此后他多次赴北京、上海学习,成为地区早掌握植发技术的医生之一。

2003年转业后,他婉拒了医院的邀请,选择专注植发领域。"脱发不是疾病但影响生活质量,我想帮更多人找回自信。"这个朴素的念头,让他一干就是二十年。

在细节处见真章的临床哲学

在细节处见真章的临床哲学

走进徐玉先的诊室,先注意到的是他自制的毛囊观察手册。每页都贴着不同阶段的毛囊显微照片,边缘密密麻麻的手写批注已经泛黄。"毛囊直径0.08mm,提取角度要控制在35度以内..."这些数据他早已烂熟于心,但仍保持着记录的习惯。

有位来自绵阳的教师回忆:"徐医生给我设计发际线时,拿着尺子量了七次,说差1毫米都会影响自然度。"这种近乎偏执的细致,源自他早年在野战医院处理战创伤的经历——战场上没有重来的机会。

技术迭代中的守与破

技术迭代中的守与破

从早期的FUT到现在的微针植发,徐玉先见证了技术的三次。恒美引进的德国精密显微设备,他总要亲自调试。"设备是死的,关键要看医生怎么用",这是他常对团队说的话。去年开展的高密度移植项目,他带着年轻医生做了上百次离体毛囊练习,直到存活率稳定在95%以上。

不过这位技术派也有自己的坚持。当市面上盛行"3天速成植发"时,他依然要求发友进行完整的毛囊检测和术前调理。"毛囊就像种子,土壤准备不好,再好的技术也白搭。"

那些藏在病例背后的温度

诊室的档案柜里,保存着二十年来三千多例手术记录。有张2010年的老照片特别显眼:刚做完手术的小伙子举着"新婚快乐"的牌子。那是位因烧伤失去发际线的消防员,徐玉先分三次为他重建了发际线。"后来他带着孩子来复查,那会儿觉得这行真值。"

现在58岁的徐玉先依然保持每周20台手术的节奏。问及退休计划,他正了正胸前的听诊器:"等什么时候年轻人不需要植发了,我就退休。"窗外,新一批毛囊培养皿正在恒温箱里静静生长。

热门活动更多>

联系我们
联系方式:
联系原因:
确定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