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夜摸不到眼镜的尴尬,看3D电影要架两副眼镜的麻烦,运动时镜框总是滑落的烦躁……越来越多近视党开始认真考虑摘镜手术。但网上的说法五花八门:有人说是"几分钟摘镜",有人警告"做完会瞎",到底如何?作为从业10年的眼科医生,今天就用直白的话给大家说清楚。
上周有个28岁的小伙子着急忙慌来门诊,开口就要做贵的手术。检查发现他去年度数还涨了50度,这种情况我们不会给做。记住这三个硬指标:①两年内度数稳定(变化不超过50度)②角膜厚度足够(医生会测量)③没有干眼症或眼部疾病。另外,哺乳期、孕妇都要暂缓。
现在主流的有四种术式:全飞秒、半飞秒、ICL晶体植入、表层手术。价格从1万到3万不等,但不是越贵越好。比如600度以下、角膜条件好的,可能1万出头的半飞秒就够;度近视或角膜薄的,反而要选3万多的ICL。就像买衣服要看身材,手术方案必须量眼定制。
手术当天要有人陪同,因为做完会有雾蒙蒙的感觉;术后三天不能洗头(怕脏水进眼睛);一个月内要像躲前任一样避开油烟和健身房。关键是按时滴眼药水——上周复查的小姑娘就因为偷懒,期拖长了半个月。
干眼、夜间眩光确实有概率发生,但90%的人3个月内会缓解。真正要注意的是:术后玩手机要控制,很多人视力回退不是手术问题,是自己又熬夜刷剧打游戏。见过夸张的,做完手术当晚通宵追剧,第二天复查被医生骂哭。
警惕这两种机构:①把手术包装成"纳米技术""五代升级"的(正经手术没这些噱头)②不检查就打包票说能做的。靠谱的医院会给你做20项检查,光验光就要反复三次。有个患者曾在别家被拒,我们检查发现他角膜形态特殊,调整方案后同样摘镜。
建议先做两件事:①去正规医院做完整检查(很多机构基础检查)②跟真实做过手术的人。后提醒,手术只是把眼镜"戴"到眼睛里面,如果不改掉乱揉眼、过度用眼的习惯,再好手术也白搭。想知道自己适合哪种方式?不妨先做个在线评估,心里有个底再去面诊。